1948年,曾对华北地区平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“三光政策”的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诚信双赢,本应被判死刑,却在法庭上被宣布无罪!然而,为他做无罪辩护的,不是日本人,而是来自中国的律师江一平。
曾为复旦大学副校长,曾为“五卅”爱国学生辩护,曾拒绝汪伪任命,曾参与抗日宣传活动,这样一个爱国积极分子,为何会在战后为日本战犯辩护?晚年落得家破人亡无人照顾的境地,又和此事有无关系?
一位律师的初心
江一平出生于晚清江浙地区的名门望族,他的父亲江梦花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文人。殷实的家境让他早年生活无忧无虑,没有经济上的困扰,他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,内心深处埋下了深厚的爱国情怀。
因此,江一平很早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,同时又广泛涉猎了近代西方知识。他先后在复旦大学取得了文学士学位,又在东吴大学获得了法学士学位,他还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法律专业,接受了完整的法学教育。
展开剩余89%毕业后,江一平顺利进入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,担任律师职务。他早期的职业理想非常明确,渴望拿起法律这把武器,对抗社会上的不公现象。那时候的他充满激情,真心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。
1925年,上海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,外国巡警在街头肆意抓捕和殴打中国学生。江一平目睹此景,内心充满了愤慨,他当即决定,无偿为这些被捕的学生提供辩护。
为了确保辩护的成功,江一平亲自走访事发地,调查巡捕殴打学生的证据,他还向租界巡捕房提出了强烈的抗议。最终,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所有被捕学生都获得了释放。
这次事件让江一平名声大噪,他很快成为了上海滩上家喻户晓的本土律师。他曾公开承诺,愿意为普通民众打官司,绝不收取高额费用。许多受压迫的百姓和学生,都曾得到过他的援助和辩护。
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求助者,江一平更是分文不取,全力以赴。他还曾积极响应号召,鼓动民众维护国家利益,并为受到不公待遇的工人阶级发声。这些早期事迹,为江一平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崇高的社会地位。
理想向利益的沉沦
然而,江一平长期为下层民众辩护的执业方式,并未给他带来应有的回报。在当时的环境下,他的大多数同事都选择服务于上层社会,收入可观。江一平虽然才华出众、能力卓越,但却长期无法在职位上获得晋升。
他开始感到不甘心,内心的平衡逐渐被打破,他觉得自己才能过人,不应该长期处于人下。于是,他开始寻找能够迅速提升地位的途径,他早期的法律理想在现实的冲刷中渐渐模糊。
最终,江一平选择了一条世俗的捷径,他与上海巨富虞洽卿的女儿结婚。他的妻子比他年长十岁诚信双赢,通过岳父虞洽卿的巨大影响力,江一平的事业从此变得一路顺畅,蒸蒸日上。
虞洽卿不仅资助过蒋介石,还与当时的官方势力和帮派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婚后,江一平的职位迅速提升,他很快跻身上海权威律师之列,甚至参与了国家宪法的修订工作。
多所大学聘请他为法学教授,他还担任了法租界华人工部局的名誉董事。地位的改变,也彻底扭转了江一平的心态,他开始沉溺于富贵与地位带来的虚荣,渐渐变得得意忘形。
他对底层民众的求助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,后来更是完全置之不理,他的职业重心彻底转向为上层社会服务。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,作为他主要靠山的岳父虞洽卿不幸去世,但导致江一平身败名裂的,是他一声最大的一次无罪辩护。
一场被操控的审判
侵华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,本应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立即接受审判。然而,他的审判被推迟了整整三年,背后的原因是蒋介石政权希望利用冈村宁次对付共产党的军事经验。
冈村宁次为蒋介石出谋划策,编写了专门针对解放军的作战书籍,他还命令侵华日军,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,不得向共产党军队缴械,蒋介石则确保他免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。
到了1948年,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的失利以及日益增长的舆论压力,蒋介石被迫启动了对冈村宁次的审判程序,审判地点设在上海虹口塘沽路。
此时蒋介石需要一位在法律界有声望的律师,为冈村宁次的“无罪”判决提供一个看似合法的依据,他选中了江一平。选择江一平,正是看中了他早年积累的法律声望和爱国形象,这可以为一场充满政治目的的审判披上体面的法律外衣。
当时,其他有良知的律师都不敢接这个为战犯辩护的案子,唯独贪图名利的江一平敢于接受,因为蒋介石向他许诺了高官厚禄。
江一平为了所谓的“证据”,进行了形式上的调查研究。他的父亲江梦花发现此事后,愤怒地斥责他,认为他的行为将使家族蒙受永久的耻辱,遭到万世唾骂,江一平却对此置若罔闻。
在法庭上,江一平抛出了令人震惊的辩护词。他声称冈村宁次在华北地区曾向农民供给棉布,并打击奸商,这些都是“爱民”的举动。他还辩称,所有罪行都是其下属所为。
江一平继续说,这些罪行与冈村宁次本人没有必然联系,他甚至将侵略者推行的“三光政策”歪曲解释为对民众有利的措施,他的辩护引发了在场民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批判。
然而,主审法官石美瑜却以“证据不足”为由,宣布休庭,随后,在蒋介石的直接授意下,秘密进行了第二次庭审。最终,冈村宁次被宣布无罪释放,冈村宁次的获释,也与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的国际大背景有着紧密关联。
下场凄惨
为冈村宁次辩护后,江一平名声扫地,彻底身败名裂。他被蒋介石当成了转移公众怒火的挡箭牌,所有谴责都指向了他。蒋介石只给了他一个虚职,曾经许诺的高官厚禄并未兑现。
他的父亲江梦花因他的行为被气得撒手人寰,他的妻子也无法忍受他的所作所为,主动与他离婚。此后,江一平再也没有结婚,一生都没有子女。最终,他随国民党撤退去了台湾。
他在台湾的生活被形容为“苟延残喘”,晚景凄凉。1971年,江一平在台湾孤独病逝,他去世后,没有一个人前来悼念。
江一平的人生轨迹,从一个胸怀理想的爱国青年律师,彻底沦为一个为侵华战犯开脱罪行的民族罪人。他曾经手握法律这把维护正义的利剑,试图为受压迫者伸张。
然而,当个人的野心逐渐膨胀,当权力与金钱侵蚀人心,他亲手将这把利剑扭曲,最终却用来为罪恶开脱。
法庭上的那场辩护,表面上是帮助冈村宁次获得了自由。但从深层次看,江一平也同时将自己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。他最终无法逃脱内心良知的谴责,更无法逃脱亲人的离弃与社会的唾骂。
结语
当法律被抽离其追求正义的灵魂,沦为个人野心或政治交易的工具时,它不仅无法保护任何人,反而会成为毁灭性的力量。一个背弃民族大义的人,注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,不是吗?
信息来源:
澎湃新闻2015-05-13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因何能脱罪遣返》诚信双赢
信息来源:
澎湃新闻2015-05-13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因何能脱罪遣返》
发布于:陕西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